電機十年EE Tour

跨世代領導與溝通之年輕人不知道要什麼?|李河泉老師課程

今年八月,公司邀請到李河泉老師到南港講授了兩天的跨世代領導的課程。這堂課對於介於傳產與科技業之間的我們公司來說,特別受用。無論是公司甚至是底下的經銷系統,領導與老闆們的年紀相對來說都偏大,許多也遇到接班的問題。因此,兩天的課程先從認識世代差異開始,了解不同世代的家庭教養觀念,嘗試去理解年輕族群是如何思考。

李河泉老師用了貓與狗來代表年輕族群與上一輩。怎麼界定年輕族群呢?大約是在民國75年以後出生的,被定義為貓世代,而75年以前,定義為狗世代。

我就是年輕世代。
公司受訓的人裡面,只有我一個是七年五班以後出生的。因此,很多關於年輕人難帶的部分,我是對年輕人的想法深有感觸。

列出30個年輕人的缺點

在課堂中有一個橋段,是老師想讓各組們分享年輕人的缺點,越多越好。最後會跟老師提的30個常見的缺點做個比較。各組卯足全力寫,我身為交界點的年輕世代,自然也把我所聽到,過往前輩們常說的年輕人的缺點拿出來貢獻一下。

其中,有一個我感觸特別深,那就是年輕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是阿,好像常聽很多人講說,阿年輕人都不努力啦,不像我們早期那麼拚啦之類的話。

然而我卻覺得,不同世代通常會是觀念上有差異,而不是會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我想要的不是你想要的

其實每個世代都有自己想要追尋的。
上個世代,物資比較匱乏,很多人拚的是生計,或是更好的生活。所以,我發現當年輕人講出要追尋的目標,沒有跟上伊世代的價值觀吻合的話,也就是跟奮鬥加班賺錢不相關的話,時常會被認為沒有目標。講一個常見的,我想要追求Work Life Balance,這一句話就有很多長輩主管難以接受,認為現代年輕人滿腦子想著娛樂。話說回來,這些長輩主管們,當時何嘗不是羨慕歐美人享受生活? 甚至加入早期的外商?

說白了,很多前輩是因為”以前我都加班到很晚”、”主管沒走你怎麼能先走”之類的心理不平衡,才延伸對於Work Life Balance的厭惡。其實,隨著科技的進步,制度化且電子化,現代工作的步調比以往快了好幾倍,這是大家都同意的事情。那換句話說,不就是現代年輕人上班八小時要處理的事情是以前年輕人上班時的好幾倍的工作嗎? 沒錯吧!比如以前,填報帳需要用紙本,需要一一找主管簽核。而現在,就只要上網點一下就結束了。以前,客戶座機沒打通,就少了一件事。現在,客戶打你做機打不通,立馬打到公司手機來追事情。你說,以前都要跟客戶喝酒應酬到很晚? 那是世代差異,並不是世代努力。對年輕人來說,年輕人對年輕人,也只是在做無效工而已。

我能夠追尋到你追尋到的東西嗎?

回過頭來,如果年輕人真的想追尋到主管追尋到的東西,現在有辦法嗎? 早期台廠起來的時候,股票分潤發不停。現在除了去半導體廠,其他公司能複刻類似的環境嗎? 又或者,如果在外商,能複製外商早期薪資遠高於本土廠商的情況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實際上,又怎能說沒有跟前輩早期一樣的夢想呢。

現實情況是,隨著世界多極的改變,現在台灣的年輕人如果在外商,要面對的是多國優秀人才的競爭。光大陸,早期甚至都是台灣人去大陸當外商的頭。隨著大陸崛起,人才濟濟,現在情況則幾乎反之。

我認為,在台灣,世代之間是要互相扶持的。人老了比較難換位思考,但仍需要理解年輕人的處境,給予適當的處方。反之,年輕一輩才會願意理解老一輩的優點,如勤奮且馬步紮實等。如此,島上的人民才會不停的進步。

20220904 ver 1.0